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研究生学术月系列活动讲座第五讲于4月8日上午十点,在新建楼110教室如期开展。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国务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副教授黄琪轩,他结合自身学术研究经历,介绍了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的论文写作方法,通过对多篇学术经典专著的剖析向我们展现了案例研究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黄老师用大量案例研究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四种基本途径,即模型、实验、统计、案例。他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分析经典模型的精髓之处,以Amy Cuddy关于行为者身体姿态与其自信程度的研究引入实验方法,以“自由党人为何偏爱拿铁”的研究展现了统计方法的运用,最后将重点放在案例研究的讲解上。黄老师指出案例研究主要分三大类:展现基本规范的关注规范类、注重概念一以贯之的聚焦理解类、致力于探寻因果关系的重视解释类。
第二部分,黄老师由问题意识展开,提出了案例研究的四个基本要求。他认为,案例选取的好坏取决于提出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首先,要导入“为什么”的问题,有了明确的问题才能进行因果机制推导。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变化,一般提“为什么”的问题,都需要比较,案例的选取至少要满足横向或纵向比较的一种。第三,案例研究要蕴含丰富的信息,定量研究要尽可能让非本领域的读者能够理解,定性研究者需要非常熟悉自身研究的个案。第四,要包含因果机制链,研究前对问题有了大致的猜想,案例中从自变量到因变量的链条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一个中间变量。
第三部分,黄老师分析了若干经典案例背后的机制。如《偏好伪装的社会后果》一书展现的“皇帝的新装”理念,《统治与岁入》中关于讨价还价能力、交易成本与贴现率的分类演绎,《国际政治理论》中经久不衰的制衡思想等。他指出社会科学中的机制往往成对出现,好的机制能被其他领域研究借鉴,案例带入使得研究更具有生命力。
最后,对于参与讲座的同学,黄老师也给出了一些论文撰写的经验之谈:好的论文,尽量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展开,如果有很多问题,不妨多写几篇;案例的解释要既不离谱又能让读者感到有新意;有理论有思维,注重精致的因果机制阐释;将讲求距离感,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
作为国务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特色活动,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五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的关注和参与。通过老师们的分享与点拨,同学们收获了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技巧。学术月活动已接近尾声,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学术月系列讲座活动。